艾格农业网首页

粮油网 | 农资网 | 水产网 | 畜牧网 | 乳业网 | 木材纤维网 | 食品网 | 农业期货网 | 农业报告数据搜索网
www.agrisns.com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食品网 > 食品信息 > 蔬菜 > 正文

路修通了黑皮冬瓜畅销了 水库移民村找到致富金钥匙(图)

 来源: 艾格农业数据库(Cnagri Database)   点击: 加入艾格农业|获取免费农业数据
分享到:

\

村民粟双旺捧着四十多斤的黑皮冬瓜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  临桂区临桂镇上全村地处偏远山区,是临桂镇一个整村移民的村落。曾因交通不便和山多地少,村民纷纷外出打工,上全村成了典型的贫困村、空心村。近年来,随着上全村交通设施的改善,从外地引进的黑皮冬瓜种植产业日益红火,农民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,昔日穷乡僻壤的烂泥巴房变成宽敞的小别墅,富有现代气息的山区村成为临桂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佼佼者。

  10月25日下午,记者驱车来到临桂镇上全村。新修水泥路像一条银丝带把上全村与外界连接起来,架起了山区与外面世界联通的桥梁。在夕阳的照射下,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中,傍晚的上全村显得宁静祥和。记者刚到村口,就发现一排新建的民房整齐划一排开,灰瓦白墙,在青山绿水、天空晚霞的映衬下,跟城市里的别墅没什么两样。

  而在上全村的地头,村民粟双旺抱着一个刚摘下来的40多斤重的黑皮冬瓜,脸上尽是笑容。“这个不算大,大的五六十斤也很常见。”今年43岁的粟双旺种植黑皮冬瓜已快10年了,在他的记忆中,今年黑皮冬瓜的价格是历年来最好的。“去年最好的价钱不过5毛多钱一斤,今年最差的也能卖到每斤6毛多,好一点能卖到8毛左右。”粟双旺告诉记者,他之前在外打工,前几年因为小孩要上学,他便与妻子回到上全村种植黑皮冬瓜。今年他一共种了5亩地的黑皮冬瓜,收入近6万元。

  与粟双旺一样,今年63岁的老支书刘捏苟也尝到了种植黑皮冬瓜的甜头。“我只种了一亩地,已全部卖掉了。”记者见到刘捏苟的时候,他正独自坐在刚入住不久的两层半新楼房前抽烟。他告诉记者,如今他一个人在家,种完早稻后他就利用闲置的农田种了黑皮冬瓜,一亩地能收入1万元左右。“以前全家人都赚不了这么多钱,现在路修好了,冬瓜也越来越好卖了。”刘捏苟说。

  刘捏苟是村里最早种植黑皮冬瓜的农户之一。说起村里种植黑皮冬瓜的历史,刘捏苟打开了话匣子。上全村是个移民村,1958年临桂金陵水库启动建设,刘捏苟父辈跟其他村民一起搬迁到了上全村。受当时的条件限制,离乡背井的上全村村民只能靠种田为生。但全村农田不过100亩,而且在春夏两季因库区水位上涨倒灌,大部分农田种不了稻谷。为了生存,年轻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,只剩下些老人和孩子在村里。

  没有出去打工的村民为了养家糊口,也尝试过种辣椒、茄子等农作物,但都没有成功。直到2006年有村民从灵川引进黑皮冬瓜,上全村的农闲田里再也没有换种过其他作物。“我们这边的气候比较适合种黑皮冬瓜吧。”说起村民为何坚持种黑皮冬瓜,刘捏苟随口答道。

  找到了合适的作物种植,但交通依然是制约上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。从上全村到临桂镇30公里路程,之前只有一条机耕路,大货车根本进不去。去年,政府投入50多万元,改善临桂天华、上全、柘木几个偏远乡村的人居环境,修通了水泥路。“这也是今年冬瓜价格要比历年好的一个原因吧。”刘捏苟说。

  村民腰包鼓了起来,上全村的新农村建设也迅速推进。“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这个小山村能搞得那么好,不仅住上了统一规划的房子,还有太阳能路灯,房前屋后都有花草树木,跟城里人的生活没什么区别嘛。”上全村村委主任刘义成兴奋地说。今年60岁的刘义成是经历过移民的一代,对今天村子的变化有很深的感受。“以前我们这儿全都是泥巴舂起来的土墙,年轻人带个女朋友回来,住不了两天人家就走了。为什么?因为房子太破了,把姑娘吓跑了。”刘义成感叹说。“我们当时搬到上全村的时候就梦想能住进新房,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。”刘捏苟说。

中国农业网(Agronet.com.cn)微信扫一扫: 尽“扫”天下农商情

艾格农业报告:数十种常规报告,上百份专项报告,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,预测价格趋势。
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:http://product.cnagri.com/chanpin.html
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:http://product.cnagri.com/baogao.html
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:http://shop.cnagri.com/
责任编辑:艾格农业
本文标签: 黑皮 移民村 金钥匙

客户服务

联系人:Lisa
电 话:8610 64402213
传 真:8610 64402039
Email:lisaa.li@boabc.com
 
农业报告